[你被“职场自闭症”困扰吗] 职场困扰

有的人在进入办公室后总是倍感压力,不愿多说话,甚至独来独往,身边的同事都觉得他们不好相处。但是跳出职场环境后,他们却特别爱说话,而且总是妙语连珠,是朋友们的开心果。这类人很有可能患上了“职场自闭症”,当前,很多职场人都有类似的症状。
  工作环境中沉默寡言
  璐璐(化名)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如今,璐璐已经工作了半年多,但是她和很多同事都不太熟悉,比起刚工作时的非常沉默,现在已稍有好转。
  璐璐说:“刚上班的时候,我在办公室基本都不会出声。同事们凑在一块儿聊天的时候我很想加入,但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而且突然插话也有些尴尬,所以我只好装作在认真工作。看到同事们总是有很多的共同话题,我特别羡慕,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融入进去。”而且在同事们聚会的时候,璐璐总是觉得很不自在。实际上,璐璐并不是一个闷葫芦,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璐璐特别活泼,也很喜欢说话。
  在工作了半年以后,璐璐渐渐和同事熟悉了起来,也开始和他们聊些工作之外的话题了。
  李毅(化名)在一家国企工作,性格十分开朗,经常是朋友聚会的组织者。但是只要一到工作场所,他就变得十分“不合群”。在办公室的时候,他总觉得浑身不自在,害怕自己说错话或者做错事。
  “在主管或者其他领导来视察工作的时候,我会装作很忙的样子,其实,我就是不想跟他们多说话。平时,同事们找我聊天的时候,我都是问一句答一句,从来都不会主动。”李毅说,“当电梯里有领导或者同事的时候,我就会选择走楼梯。开会时我总是坐在最后面,发言的时候我总是简单说两句话就结束了。”
  李毅说:“我现在想改变自己的状态。”他心里清楚,这样做不利于自己的工作,也不利于同事相处。
  “职场自闭症”是如何产生的
  对环境不熟悉时可能会产生“职场自闭症”。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刘荣说:“‘职场自闭症’不等同于社交恐惧。真正的社交恐惧是不分场合的。”在他看来,部分“职场自闭症”是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而产生的。与同事相处的时间长了之后,这种情况就会逐渐好转。
  职场压力与职业热情也有很大的影响。国家一级人力资源师刘林欣说:“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出差、应酬,或者长时间保持消极与忙碌的状态,则极有可能导致‘职场自闭症’,从而无心与同事维持良好的交际关系。另外,工作热情不高,也会使人对周围的人和事提不起精神。”
  当事人的成长环境也很重要。对于“看见领导就想回避”的情况,刘荣认为,这也许与当事人的成长环境有关。“领导在公司的地位就和家长在家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当事人害怕领导和年长的同事,极有可能是因为当事人的父母比较严厉。”
  刘荣表示,“职场自闭症”会对工作产生不小的影响。无法融入群体,会对当事人的人际关系不利,还会影响他日后工作的开展。“职场自闭症”不但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一旦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紧张,就会造成团队氛围不理想,员工工作激情不高,企业整体业绩下降的后果。
  勇敢迈出第一步
  专家表示,“职场自闭症”并不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就可以解决。
  刘荣建议,当事人要学会与他人沟通,要敢于开口,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公司肯定有与自己年纪相仿或是一同进入公司的新人,可以先从一个人入手,熟悉起来之后,再慢慢熟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与资历老的同事交流,有助于熟悉职场圈的规则,避开一些工作上的‘雷区’,有利于融入职场环境。”
  刘林欣表示,关键是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尽快适应环境的要求和變化,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不管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要多与同事交流,多参与公司的集体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主动寻求心理医生或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帮助,让专业知识为自己答疑解惑。”她说。
  刘林欣认为,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并着重加强员工关系管理,提升公司的整体文化氛围。“企业在合理用工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人力个体的心理健康管理。”在刘林欣看来,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诊断,有利于高效解决员工的管理问题,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摘自《桂林晚报》2017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