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错误饮食习惯危害健康】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世界。虽然以谷类和蔬菜为主的膳食结构不仅口味好,还有利于健康,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食盐摄入过多和钙铁摄入相对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油脂摄入过多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可以说,膳食多盐多脂、缺钙少铁是我国目前饮食结构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以下不健康饮食习惯也需要注意。
  1、只吃精制米面,不吃粗粮。
  习惯上,把日常吃的大米、小麦面粉(俗称白面)称作细粮,把玉米、小米、高粱和薯类称作粗粮。现在人们主食多以大米、白面为主,粗粮已很少上日常餐桌。其实吃粗粮有多种好处。粗粮中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比细粮丰富,并且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体内的废物及有毒物质的排出,对便秘、痔疮、大肠癌、糖尿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安排主食时应该粗细搭配。
  2、偏食。
  在日常的膳食中,有的人吃荤,有的人吃素。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荤食中蛋白质、钙、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多于素食,而素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荤食丰富。不爱吃荤菜,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会大大受到限制;偏爱吃荤菜,会导致热量过剩和某些维生素及无机盐的缺乏。因此选择食物时应该荤素搭配。素食者可用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类、坚果等食物作为蛋白质供给源,最好补充牛奶和蛋类。
  3、零食不断。
  零食,顾名思义,是正餐以外的零星食品。合理有度的吃零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享受,而且是对正餐的有益补充。但是零食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如正餐全面、均衡,所以如果零食不断,会大大增加热量的摄入,导致肥胖的发生。合理选择零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及正餐的摄入状况选择适合个人的零食。如果三餐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则可以选择蔬菜水果作为零食。
  4、爱吃咸食。
  爱吃咸食的人每天食盐量大大超过正常人需要的水平,由于体内钠的潴留,体液增多,使心肾负担过重,可引起高血压等各种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盐用量以每人每日小于6克为宜,而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超标,北方地区甚至超过每日20克。医学专家建议,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减少到5克以下为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定量盐勺控制烹调用盐,同时还要少吃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
  5、进食速度过快。
  “狼吞虎咽”加重了胃的负担,容易发生胃炎和胃溃疡。同时,进食过快者常摄入过多的食物。细嚼慢咽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血液中的营养成分浓度在短时间内相对较高,只要摄入较少的食物就可以产生比较饱的感觉,有助于减肥。另外咀嚼还可促进面部肌肉运动,加速肌肉和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美容。
  肥胖者多半吃饭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减肥的过程应该是改变饮食结构、培养缓慢进餐习惯的过程。
  6、水果代替蔬菜。
  尽管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健康效应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作为不同的食物,在营养价值上却各有特点。蔬菜品种远多于水果,而且多数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高于水果,所以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比新鲜蔬菜多,且水果食用前不需加热,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推荐每餐有蔬菜,每日吃水果。
  7、饮食过饱。
  饮食过饱是一种危害健康的饮食行为,不仅会因摄入过多的热量而使人发胖,而且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诱发各种疾病,如急性胃扩张、胃下垂等。如果进食大量油腻食物还可迫使胆汁和胰液大量分泌,有发生胆道疾病和胰腺炎的可能。正常生理状态下食欲可以有效地控制进食量,从而保证健康体重。因此,此时的“食不过量”就是吃饱而不吃撑。但是对于体重过度增加的人,由于进食量往往超过实际需要量,因此“食不过量”就意味着适当限制进食量。
  8、不吃早餐。
  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不喝,血液黏度就会增高,血液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导致心脏病的发作。不吃早餐会使血液中能量的直接来源“葡萄糖”水平降低(尤其是对糖调节受损的人),会导致倦怠乏力、思维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还要讲究质量。主食一般应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豆包、面包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再配一些小菜。
  9、常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时,脂类的摄入量常比家里高,会使人摄入更多的能量,从而导致肥胖及其他相关慢性病,因此,应减少在外就餐的机会。如果要在外就餐,也要盡量多搭配些素食,注意饮食节制,这样才能吃出健康。
  10、常吃“洋”快餐。
  “洋”快餐的整体原料构成使其高能量特别突出,如面包基料为高精度白面。并且,“洋”快餐中的油炸工艺,使大量脂肪浸润到食物中,特别是有些肉中的动物脂肪(主要为饱和脂肪酸)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另外,“洋”快餐中的维生素、食物纤维含量很低。因此,常吃“洋”快餐不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