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忘 如何分辨善忘与失智

A老先生常常抱怨自己记性不好、老是忘东忘西,但无论是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或是出外社交都没问题;反观B老先生一直坚持自己没有问题,却常常因找不到东西而怀疑及责怪家人偷窃,甚至渐渐地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
  人老了是否就一定会变得善忘?两位老先生看似都有善忘的问题,究竟该如何分辨一般的善忘与因失智症所引起的善忘呢?
  一般对于老年人的定义是60岁以上,失智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长期性脑部智能退化的统称。较常见的失智症病因可分为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脑部血管阻塞,小中风或中风后所引起的脑功能退化)、帕金森氏症(初期会反映在手脚僵硬等行动不便上,大部分人在患病较久后会有智能衰退问题)等。
  人老记性未必不好
  脑部其实并不一定会随着年龄退化,若把失智症所造成的脑部病变排除在外的话,年长者的头脑基本上还是拥有应付及处理各种难题的能力的。有的人活到超过100岁,头脑思维还是很精明的,只是大脑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处理这些讯息而已,所以“人老了记性就一定会变得不好”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以阿尔兹海默症举例,此病初期最先影响的脑神经部位就是负责储存记忆的海马组织,所以阿尔兹海默症的典型症状就是记忆力退化。就好像我们的对话都被录影机拍摄着,患者在对话时的思路很清晰,但却无法把这段过程储存起来,因而在事后记不起到底曾经历过什么;当病情进展至中后期、被影響的脑神经范围越来越大时,还可能会逐渐出现语言能力退化问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自理能力受影响应早检查
  人脑功能十分复杂,所谓的脑部退化并不只是记忆力退化那么简单。从最简单的手脚运用到记忆及语言等高层次功能,都会因各种负责不同功能的脑部病变而出现相应的退化问题。简单来说,如果是正常的老年退化,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能力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当生活或自理能力受到影响时就应尽早接受检查,以确认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
  如何延缓脑部退化?
  适当的陪伴并尽量让病人多持续进行有意义且安全的活动,不仅能让病人的生活比较充实,也会帮助维持记忆力及各种智力,行为问题也会相应减少。病患应多多进行运动、社交等持续动脑的活动。即使仅仅是运动身体,也可有效帮助头脑功能持续正常运作;若与大伙一起运动,则效果更佳;每天阅读书籍或看报纸,也是动脑;若玩游戏,如麻将,也可以开动脑筋,只是时间不要过长。此外,不吸烟、控制好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也可减低患上失智症的风险或延迟脑部智能退化。
  很多人都误以为人老了就一定会患上老人痴呆症,其实并不一定。拿阿尔兹海默症来说,其实它和许多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样,年纪越大,患病几率越大。但这并不表示人老了就一定会患上这些疾病。
  善忘与失智的差别
  一般的善忘是指当事人还会记得整件事情,但却无法清楚记得部分细节;而失智症的善忘则是可能对整件事情都没有印象、完全不记得曾经发生过这回事。两者之间的差别其实不难分辨。
  比如说有人今天进行了专访,一般善忘的人可能会不记得所谈过的内容,但若是失智症患者则会对曾经进行过专访完全没有印象。有些家属会质疑病患,明明很久以前的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但刚刚发生不久的事却不记得,觉得是病患在故意找茬,其实这很可能是失智症所发出的警告讯号。
  失智症无法被治愈
  若是正常的善忘或是一些因身体毛病或药物影响而短暂引起的善忘或昏乱现象,及时纠正致病原因便可恢复正常智能;若确认失智,尽早诊断也可让患者及家属为将面对的生活变化做好安排和心理准备。
  目前,失智症是无法被治愈的,现有药物只能帮助延迟脑部功能退化,所以整体的治疗方针是侧重在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上的。失智症患者在退化的过程中,脑细胞会逐步减少,脑内所需的重要化学物质也会相应降低,而药物只是补充这些化学物质,无法阻止脑细胞的减少,无法让脑部功能停止退化。
  家属或照顾者自身的情况也很重要,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极限,适当地释放压力,并在必要时寻求协助。学会与病患沟通的技巧,才有能力照顾病患。照顾者首先必须过得好,才能够给予病患更好的照顾。
  学会与失智者沟通
  让家属了解失智症、了解病人也很重要,家属对于病情充分了解、学会与病患沟通的技巧、学会从病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避免与病人对峙等,才有能力照顾好病人。
  有很多病人是在把家里闹得乱七八糟后才被家属送来的,不少家属问医生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哪里有适合的老人院可以把病人送去,这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从经验来看,若家属能从一开始就逐步了解病情、学习应对技巧并做好心理准备的话,一般都可以与病人好好相处。
  失智症病人的行为问题往往是他与家人产生冲突的导火线之一,最常见的例子是病人的东西不见时,就会觉得是被人偷走或藏起来,即使那东西不值钱,患人也可能会说是家人故意藏起来气他。病人有这种反应,其实是因为他只记得那样东西之前被放在某处,对自己过后又拿到别的地方的举动却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在他的认知里,东西的确不见了。如果家属选择对峙的话往往会引起争吵,所以医生不鼓励家属与病人对峙及追根究底。谁对谁错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尝试了解病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不见的东西对他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再从情绪方面去安抚病人,才能避免双方的情绪爆发。
  与病人相处的关键是,千万不要否定病人的看法与想法,如果直接对峙并否定他的看法,只会让他觉得完全不受重视,进而引发更多问题。家属可以尝试转移目标,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陪他一起找,让他觉得家属其实是重视他及尊重他的感受的。找累了却还是找不到的时候,可以建议病人先稍作休息喝杯饮料,这之后他很可能就会忘记这件事情了。
  也有不少病人常会吵着要回家,会到处查看,甚至离家走失。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忘了现在所住的地方就是家。病人记忆中的家可能是小时候、很久以前的家,所以现在的环境对他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家属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自己一觉醒来却发觉处在陌生环境时的可怕感受。只有了解了病人的不安情绪,才能够理解他们的这些举动,从而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