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新城_又见泾河

“泾渭分明”原本是用泾河、渭河来比喻两个不同类的事物和是与非的。泾清、渭浊,两支河流一路向东,于高陵县船张村相汇,合二为一,注入滔滔黄河。
  这个金色的十月,我从渭河之滨出发,又临泾河,两天时间历经武功、乾县、礼泉、泾阳、三原数县。这是一段曾经熟悉的路,时隔二十多年心中依然有星星点点的冲动和恋情。
  那时,我在咸阳上学,在同学的引领下多次去北边几个县区,听着当地的口音,体验当地民俗,颇感新奇。
  记得在泾阳某个地方,当地人一天吃两顿饭,来了客人相当有礼节,会用一个大磁壶泡上茶,在客人面前的几个袖珍状的茶碗里,小心翼翼倒上茶水,看到客人喝完,再添上,不像渭水沿线人,能倒上一杯茶水算是相当不错了,即使你喝个底朝天,也很少再续水。
  我们的第一站是礼泉袁家村,位于烟霞镇的这个小村如今是全国乡村游的著名景点。车至镇上,已经举步维艰了,黄金周来袁家村的人倍增,三四里路上,车像蚂蚁一样密密地移动。
  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袁家村村史馆,这个上世纪不足三百口人的贫困村,在村支书郭裕禄的带领下,抓工业,发展现代农业,三十多年辉煌发展,成为关中农村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实禮泉还有一个著名的村:烽火村,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有名,由于管理不善,如今烽火村落后许多。
  袁家村村口有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题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大石碑。
  农家乐、民俗文化展示,一家接着一家,最多的还是各种风格不同的饮食。漫步其中你会被各色美食诱惑,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我们更偏重于回忆,往往更注目于那些旧时的家俱、物件。
  牛拉石磨会触动心中遥远的记忆,那时的每个村子都至少有一套这样的装备,碾麦、扎辣子等等,离不开它,我们还观看了醋坊、油坊的操作流程。
  原始而落后的工艺,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文化,在那久远的年代,农民们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吃的都基本自己生产,比如醋,都是用高粱等几种粮食调好,经过发酵,过水淋出。当醋做好后,农家人还有个谢“醋姑婆”的仪式,燃香,做臊子面,像过节一样。我最爱吃“醋粉”,那是用淋过醋后积攒的淀粉做出来,味道酸、香,口感好,大冬天调上一碗,吃着那才叫个“爽”。
  近几年来,民俗村建设风起云涌,离我最近的当数马嵬驿民俗村,逢节假日,车水马龙,其盛况早已超过参观马嵬驿的游客,似乎美丽的杨贵妃已不能引起人们的青睐。
  在烟霞镇,吃了礼泉“烙面”,我们又来到了十几公里之外的白村现代农耕文化展示区。这里的环境显然更趋近于田园风情,饮食区不像袁家村那样拥挤,吵闹。有菜园、果树,有篱笆墙,农家小屋,金秋时节,花香阵阵,果子飘香。
  白村农耕文化展示区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更适合工作之余休闲,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
  十月五日再次驱车经咸阳,至泾河之北的泾阳,这是黄金周天气最好的一天,同行的是几个相好的同事。
  上午十点我们来到泾河新城的茯茶小镇。这是刚开张的一个景点,由于新建的原因,规模明显超过马嵬驿民俗村,一些设施尚在建设中,有民俗区、游乐区、饮食区等,南边还有成片的格桑花地。
  其实这里最具特色珍品的当是“茯砖茶”。据说明代开始有伏砖茶,因在伏天加工,而药效又是茯苓,制成后方正如砖,古美其名曰:茯砖茶。泾阳是当时全国著名的砖茶加工基地。云南、四川、陕南等地的茶叶都要打成包,由驮队运往泾阳,打工筑制,又称泾阳砖,再由政府专门机构销外各地。
  行走在古镇上,随处可见砖茶销售点,一张印有标签的黄纸将茶叶包装起来,形如砌墙的砖,掂在手里重重的,每块因大小不同销售价格在一到三百元左右。
  “茯茶驼队十里外,茶香已入牧人家”。可以想见,明代以后,此地茶加工业的兴盛,泾阳茯砖茶有降血脂、抗血脂等功效,深受毛泽东等老一代中央领导的喜爱和重视。为了减少运输环节,国家曾试图在湖南等地建加工厂,多次失败,有人断言没有关中气候、泾河水就没有茯砖茶。
  南有茯茶古镇,北有龙泉山庄。在泾阳北二十公里许安吴镇丘陵地带有龙泉山庄,也是一个刚刚火起来的旅游景点。
  从泾阳县城去往龙泉山庄,要经过三原。这是一条熟悉的路,而且越走越熟,车经三渠镇,过那个村子,数十年前我曾走过那条街道,去见一位脸上总是挂着笑的姑娘。
  李春波的歌曲似乎又响耳边,那位“小芳”呢,那个纯真的年代,我们曾牵手五陵塬。
  在龙泉山庄,我们与另一车人马相遇,昔日同事再相遇于美景之中也算是一种别样心情了,景区有中心广场,标志性地标为二龙戏珠,两条金色巨龙屹立水池中央,口里有水柱喷向红珠。
  这里有农家乐、饮食街,还有跑马场、索道等,顺着沟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果园,中秋果香飘逸。
  观此类民俗文化区,感觉经济味道过浓,文化气息欠缺,历史性的挖掘尚在路上。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民俗村建设中,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少了文化,少了个性,更加深了人们“看景不如听景”的观念,建设者当深思。
  从龙泉山庄出来,已是天色渐晚,但我们游行尚浓,一行人又前往崇文塔。
  崇文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原崇文中学,建于明万历年间,八面十三层,高87米,是我国最高的砖塔。塔尖为葫芦状,修此塔是为了倡导当地数县学童努力向学,足见古人对教育之重视。
  崇文塔东与大雁塔相望。登此塔,渭水、泾河尽收眼底,可观长安、咸阳之远景,北望嵯峨山之绵延。泾阳素有关中的“白菜心”之名,附近有中国之“大地原点”也是中国的“中心”。
  夕阳西下,崇文塔在晚霞中更显神秘而雄伟。四百年来,她依然耸立在泾河之北,见证着这块神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数十年后,我们将离去,她依然挺拔,不知道能否记得有群凡夫俗子曾来此地,曾将她深情凝望。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这秋风中的落叶,我们如果能做到叶绿时装点了风景,叶落时肥了土壤,足矣,如果愧对岁月,伤了人情,污了风景,则是不该来一遭。
  金色的十月,我从泾河走过,我知道我走过的这河很短,或者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段,甚至可以忽略为一个点。这绵延八百里的泾河从六盘山而来。虽说泾渭分明,终究合二为一,注入母亲河。
  天黑时分车载GPS导航没了信号,汽车在乐华娱乐城附近绕圈圈,出不了泾阳,难道是对泾河的一种眷恋!
  是夜七时三十分,经西安绕城高速、西宝高速安全至后稷故里(农科城),为这个美丽的秋天点赞,为一路历史人文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