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精选5篇

【编辑按】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要害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一起来看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精选5篇,欢迎查阅!小学…初心优秀优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精选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 解位似图形及其有 关概念;

②了 解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 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2 能力目标:

①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在 有 关的 学习和运用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通过 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通过探究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位似图形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方法: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出发,采纳引导 启发 合作 探究等方法,经历观察 发明 动手操作 归纳 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 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在 教学过程对不 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打算:

刻度尺 为每个小组打算好打印的五幅位似图形 多媒体展示课件

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说明:

1 为了 便于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特征,我在 设计 中特殊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猜想 试验等方式获得感性熟悉,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熟悉,将形象与抽象有 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图形的熟悉.

2 探究知识是本节的重点,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做 议 读 想 试等环节来完成,把 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每一环节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学有 所获,探究创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观察大屏幕有 五个图形,每个图形 中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1c1d1都是相似图形。分别观察着五个图形,你发明每个图形 中的两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 什么特征?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总结得出:)

特点:(1)两个图形相似:

(2)每组对应点所在 的直线交于一点。

二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8页,掌握什么叫位似图形 位似 中心 位似比?假如两个相似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 的直线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 中心,这时两个相似图形的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议一议观察上图 中的五个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各图形 中,位似图形的位似 中心与这两个图形有 什么位置关系? (2)在 各图 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 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 什么关系?再换一对对应点试一试。(每小组同学拿出打算好的位似图形通过观察 测量试验和计算得出:)

位似图形对应点到位似 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由此得出: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 中心在 同一条直线上,它们到位似 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三 指导应用 深化理解

(同学们观察大屏幕出示的问题)

例1如图d,e分别是ab,ac上的点。(1)假如de∥bc,那么△ade和△abc位似图形吗?为什么?(2)假如△ade和△abc是位似图形,那么de∥bc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如何解这道题:问题1,证位似图形的根据是什么?需要哪几个条件?

根据是位似图形的定义。

需要两个条件:

! △ade和△abc相似;

2 对应点所在 的直线交于一点。

问题2:已知△ade和△abc是位似图形,我们根据什么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

1 对应点和位似 中心在 同一条直线上;

2 它们到位似 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一生口述师板书:)

解:(1)△ade和△abc是位似图形.理由是:

∵de∥bc

∴∠aed=∠b, ∠aed=∠c.

∵△ade∽△abc.

又∵点a是△ade和△abc的公共点,点d和点b是对应点,点e和点c是对应点,直线bd与ce交于点a,

∴△ade和△abc是位似图形。

(2)de∥bc.理由是:

∵△ade和△abc是位似图形

∴△ade∽△abc.

∴∠ade=∠b,

∴de∥bc.

四 继续观察 拓展提高

(同学们继续观察屏幕展示的图形)在 图(1)――(5) 中,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ab与a1b1是否平行?bc与b1c1,cd与c1d1,ad与a1d1是否平行?为什么?

同桌观察探究并发言:对应边平行或在 同一条直线上。

(出示课件:展示一组位似图形,动画闪动图形的对应边,直观展示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在 同一条直线上)

五 反馈练习 落实新知

挑战自我:

1 下面每组图形 中都有 两个图形.

(1)哪一组 中的每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

(2)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 中心

2 如图ab,cd相交于点e,ac∥db. △ace与△bde是位似图形吗?为什么?

(此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以备面对全体矫正)

六 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有 什么收获和感想?

本节课我们 学习了 位似图形,知道了 什么叫位似图形,位似图形有 什么性质?我们可以利用定义来证明位似图形,已知位似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性质得到有 关结论。观察并判断位似图形的方法是,一要看是否相似,二要看对应边是否平行或在 同一条直线上。

七 自我评价 检测新知

1 假如两个位似图形的每组________所在 的直线都_________,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________,这时的相似比又叫做________。

2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到位似 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位似图形的对应角__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_____(填:“相等” “平行” “相交”

“在 一条直线上”等)

3 位似图形的位似 中心,有 的在 对应点连线上,有 的在 ___________的延长线上。

4 假如两个位似图形成 中心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__________(填“一定” “不 ”或“可能”等)

5 下列每组图形是由两个相似图形组成的,其 中_____________ 中的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最后公布答案,教师并将发明的问题及时矫正有 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八 课后延伸 探究创新

在 如图所示的图案 中,最外圈的8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和次外圈的8个红色三角形组成的图形是位似图形吗?假如是,为似比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4课时 2.13―2.20

第二单元 口算除法 3课时 2.21―2.24

笔算除法 9课时 2.27―3.8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3.9

第三单元 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课时 3.12―3.13

平均数 2课时 3.14―3.16

第四单元 年 月 日的熟悉 2课时 3.19―3.21

24时计时法 2课时 3.22―3.27

制作年历 1课时 3.28

第五单元 口算乘法 3课时 3.29―4.3

笔算乘法 4课时 4.4―4.12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4.13

第六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4.16―4.18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课时 4.19―4.2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课时 4.24―4.27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熟悉 3课时 4.30―5.2

小数的简单计算 3课时 5.3―5.5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4课时 5.7―5.11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2课时 5.14―5.17

第十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5.18―5.24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 学情分析:

我们六三班有 学生40人,男生有 23人,女生有 17人,自上学年实行小组合作 学习以来,每个学生都有 了 明确的 学习目标,在 平时 学习 中主动 努力,每组 中的1 2号对5 6号的帮扶起了 很大的作用,使这部分学困生在 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 了 进一步的提高,在 数学情感上,能主动地参与到 学习 中来。

二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有 8个单元。一单元分数乘法,二单元分数除法,三单元比,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四个单元所属领域是数与代数。四单元的圆所属领域是空间和图形。六单元的统计,七单元的可能性,八单元的百分数所属领域是统计与概率。美的奥秘,数学与生活,远离肥胖所属领域是综合应用。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如何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除的意义,能解决有 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 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4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熟悉众数 中位数,会求一组数的众数和 中位数,会对一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推理。

6结合具体实例,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方案。

(二) 数学思量目标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在 观察 操作 思量 交流等活动 中,进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 学习活动,对数学有 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取成功的 学习体验,增强 学习数学的信心。

2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量的好习惯。

二 教学措施:

1整合 学习内容,强化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及学科间的融合。

2恰当确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树立单元教学思想,在 重点例题上下功夫。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 探究 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 学情分析:

本期新接任二(1)班,二(2)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二(1)班共有 学生45人,二(2)班45人。

二年级的学生在 经过一年的数学 学习后,同学们学到了 不 少基础知识,同时也掌握了 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同学掌握了 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了 立体图形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1120各数的熟悉;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从而为下期的教学工作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也存在 有 个别差异。有 少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不 明白题目的要求,有 的对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 能一口说出得数,还要通过长时间的思量才干想出来,而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还需要要用数小棒或数手指节的方法来辅助完成,对应用题的理解非常艰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惟独 少部分学生能通顺连贯地叙述题的要求和意思。除了 识字量的原因外,还有 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的能力。因而本期要特殊注重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辅导和提高。

通过一年的培养 练习和理解,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 良好的 学习习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 学习上的事情。但还是存在 有 少部分的小朋友,不 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 的问题,不 愿意正确面对 学习上遇到的艰难,仍然不 能完全操纵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从而造成 学习 中更多的艰难。因而在 本学期还要加强习惯方面的培养。

二 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 减法的笔算,初步熟悉角,表内乘法,从不 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熟悉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三 教学目标: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 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 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熟悉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熟悉直角 锐角 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 是直角;会辨认锐角 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 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 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 会读 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 通过观察 推测 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罗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 顺序地 全面地思量问题的意识。

8 体会 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 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定如下表。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乘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 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 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 数学思维的练习。

五 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 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 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 交流和练习。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 学习 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重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 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 思量过程,教师在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激励学生多角度思量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独立思量 克服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 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 减 乘 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函数是钻研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 学习了 一次函数后,进一步钻研反比例函数。学生在 本章 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究过程,在 交流 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 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 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钻研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 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 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钻研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 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 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 平行线 三角形的有 关知识的基础上来 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 已有 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钻研,本章内容的 学习也重复运用了 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钻研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以及极差 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 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钻研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量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量总体的思想。

二 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 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学习。

2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爱好,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量题,激发学生的爱好。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 和谐 平等 自主 探究 合作 交流 分享发明快乐的高效的 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 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 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 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 中固有 的教育理念,不 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 同的教育效果。

6 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 助于学生稳步提高 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 足。

7 探究题的钻研,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 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 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 B 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 中 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 中 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 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要害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 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

②预习的习惯;

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

④认真做好课前打算的习惯;

⑤在 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

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 学习用品的习惯;

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三 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