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家长心得体会 高中家访心得体会

家访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互相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本文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家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家访心得体会【1】
  根据学校的安排,为期两周(第七和第八周)的家访已接近尾声。
  我、徐建常老师和冯品品老师对初三(2)共58人进行了家访,以区域划分,从花厅(附近有梁围、朱围等)到后街,从小市到附城,从松岗到后岗,逐个学生家访,晚上十点多还穿梭这些地方的大街小巷,虽然有时候疲惫不堪,但也乐在其中。
  这次家访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及子女在校情况为主要目标,希望在此基础上得到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认可,并能提出好的建议或意见,让学校发展的更好。
  经过家访我们知道了,只要让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被老师关心的,是爱孩子的,老师也在关注孩子的任何举动,老师的一切行为都是着眼于孩子的持续发展等等,
  即使你没有华丽的词语,家长对老师所说的话也会感兴趣,同时也会了解老师所做出的努力的。
  家访让我更了解学生和他们的父母。
  通过这次家访,让我深刻理解外来民工的艰辛和淳朴。
  他们大部分是湖南来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接受比家里更好的教育,让孩子有个更美好的前程。
  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日日夜夜的操老,为生活奔波。
  他们没有时间管孩子,加上他们自己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有想帮孩子的希望可力不从心。
  所以他们比希望寄托在学校,寄托在老师身上。
  我感到自己的教书育人的负担更重了,同时也会去努力做好。
  他们的淳朴和热情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大多数家长见到我们都笑逐言开,热情款待。
  其中有位家长早早就炖好上等的鸡,等待我们的到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重视。
  通过家访,我还了解了家长们的担忧与期盼。
  有些家长由于忙于生计,很少能与我们老师面对面交流,对于学校的教育现状、教育问题有疑惑的,对于他们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校的一些情况,
  我都能够及时说明与解释,尽可能让家长理解,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信息传达给家长,让他们对学校有个较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教育和学校的发展。
  如江启秋,爸爸是出租摩托的,每天中午都会来学校接孩子回家,和我见了面也只是打个招呼就过了,从没向老师了解过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
  通过这次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存在问题,家长的期望值也不现实,与家长沟通后,家长也调整了对孩子的定位,以及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
  除了以上的体会,我觉得家访要讲究交流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要在常家访时尽有可能应让学生在常老师、家长、学生在一种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
  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2、注意交流方式。
  家访时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
  因此,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
  首先,家访时教师应注意仪表形象,力求语言朴实诚恳,举止大方。
  消除家长对老师的戒备心理。
  谈话开始,避免单刀直入,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取得家长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题,向家长了解、介绍学生的情况。
  同时,由于家长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
  作为老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3、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表示祝贺,
  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那么,他的学习就会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会更家进步。
  同时,家长也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
  同时,批评对于有错误的同学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
  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4、要全面评价学生。
  最差的学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个问题就下死结论,特别是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
  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5、多引导启发。
  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为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宰牲节,启发他们说出心里话;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最后,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可能多数教师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
  这是错误的。
  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
  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理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
  为了巩固家访效果,教师可采用学生监督和老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榜样示范、正面激励等措施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
  及时采取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发生。
  总之,家访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互相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
  因此我们要用心地做好每一次家访,为孩子的明天努力!
  高中家访心得体会【2】
  今年寒假,我和冀秋云老师走访了王晨龙、马俊宇、陈兴昊等同学的家。
  经过这次家访工作,我感受颇深。
  在家访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也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重大。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很多。
  首先我们深入到家庭,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的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由根据的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陈兴昊的妈妈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活泼,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告诉他不要总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应该多找找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得表扬,这样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才有信心,才有动力。
  再次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而且更能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
  一旦喜欢老师,就喜欢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通过家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具备爱心和童心。
  我们对学生要有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的爱,对学生的每一个关爱和激励的眼神,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并且会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
  我们具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和我们的思品课。
  其次要寻找学生的优点。
  人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赞赏,中学生更是如此。
  特别是对于学习等各方面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再次要以平等之心关注学困生。
  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与这些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家访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理解和关爱学生,也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会在假期期间坚持家访,通过家校联手使孩子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高中家访心得体会【3】
  从一名学生家里出来的时候,夜已经深了。
  虽然我极力劝阻,一家三口还是执意要送我下楼。
  在漆黑的楼道里,孩子的父亲感叹:“现在像您这样坚持家访的老师越来越少了!”很简单的一句话,竟然让我一时语塞。
  家长表达的是一番感激之情,而我却无法高兴起来。
  记得自己初当班主任的时候,常在教育和管理学生问题上不知所措,于是便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向我介绍了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家访。
  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家长共商教育管理孩子的对策,和孩子促膝谈心。
  正因为我走近了家长与孩子,他们也因而走近了我。
  客观地讲,目前教师走进家庭与家长、学生真诚交流确实正在减少。
  现代通讯日益便捷,一个电话就将学生的所有问题向家长统而告之;学生犯了错误,动不动就将家长叫来,轻则告学生的状,重则埋怨、训斥家长。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的社会化”,它决定了作为教育教学主要任务承担者的教师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任务。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旨在强调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尽管父母和教师在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文化水平乃至个性上都可能存在差异,于是在教育效果上就会出现优、差、快、慢的区别。
  如何指导好家庭教育,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我建议:作为教师,无论多忙再累,应务必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学生家里走一走,和家长、孩子深入地谈一谈!
  记得以前自己做教师的时候,一个学期学校开2次家长会。
  家长会后,家长们总是排起队轮番与班主任交谈。
  那时的我也常想,如果教师平时能抽出点时间,登门家访,进行平等、深入、随和的交谈,实在是好事一桩。
  但其实,教师大多工作很忙,很辛苦,每天回到家里像散了架似的,教师往往又要做家务,现在的学生居住较以前分散,坚持进行家访,并非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因此,家访应该有各种形式,亲自登门固然是家访,家长会也是一种家访,请家长到学校个别谈话也应该是一种家访,师生之间、
  学校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及时交流;可以引导学生自制网上班级主页,设立班内外新闻、师生家长留言簿等;还可以策划家庭参与的亲子活动,等等。
  只要真诚、平等地沟通,学校和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便不会再有“围墙”,教育也不再会留于形式。
  家访就是给学生鼓劲,给家长希望。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