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有哪些 我们的传统文化作文

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下面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作文,欢迎阅读。
  我们的传统文化【1】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
  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
  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
  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
  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
  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们的传统文化【2】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端午节。
  重阳节。
  清明节。
  七夕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
  商场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对联,可热闹了。
  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还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个个喜气洋洋。
  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水果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有一首重阳节的古诗是李白创作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得非常好。
  又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重阳节,又有称为“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
  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汤圆。
  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美好的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我们的传统文化【3】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
  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
  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
  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
  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
  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我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
  我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