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建党节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5篇

【编辑按】 用脚步丈量脱贫路 做拔穷根战斗“尖兵”——记驻上林县澄泰乡深度贫困村新联村第一书…初心优秀优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七一建党节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用脚步丈量脱贫路 做拔穷根战斗“尖兵”

——记驻上林县澄泰乡深度贫困村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

  搬石头 拌泥浆……尽管是微凉初秋,但上林县澄泰乡新联村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今年9月开工建设的环村路,年底就能完工,村民进村出村更方便了。”看着正在建设的环村道路,驻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激动地说。

  去年12月,我市向56个深度贫困村发起脱贫攻坚“总攻”,选派了63位砺炼干部到深度贫困村主战场工作,朱泓静正是其中之一。在十个月的时间里,朱泓静与村委干部群众日夜奋战,逐条破难题,逐户拔穷根,吃住在村,像钉子一样,用脚步丈量脱贫路,勇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尖兵”,带动深度贫困村加快了脱贫的步伐。

  “钉”在一线 挂图作战找短板

  绕村流淌的清水河,世世代代滋养着新联村。但这里地势低洼,每年雨季,雨水不断灌入易造成洪涝灾害,大部分农田被淹,村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新联村是深度贫困村,地理环境不适宜种植生长周期长的作物,基础设施建设又相对落后,要怎么带领村民脱贫,发展出路在哪里?

  一道道难题摆正朱泓静面前,但她并没有气馁,决心先做好最基础的调研工作。

  走村入户 摸清家底,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晚上回到村里还得整理材料和数据,疲劳而充实的一天就这样开启了朱泓静驻村工作的序幕。

  “既然要到深度贫困村一线砺炼,就做好打仗的打算,既然组织选派为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我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这是朱泓静入村时的承诺,她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虽是一名女干部,但朱泓静不柔弱,她按要求吃住在村里,像一颗钉子扎在扶贫工作的第一线。“要帮助深度贫困村脱贫,首先要了解村情,找出发展短板,才干有的放矢。”朱泓静说,在推进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中,上林县砺炼干部队伍率先在14个深度贫困村挂上精准扶贫系列专题图,实施挂图作战。

  朱泓静结合自己测绘专业所长及地籍管理工作经验,绘制了一幅新联村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正射影像图,并套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将两者相结合,找到了新联村可发展的区域。

  “你看,我们可以修一条环村路,将这些村庄连起来,不仅方便村民出行,农作物运输也便捷。”朱泓静和村委班子商议着,期望建设一条环村路,打通村庄之间的交通死结。很快,朱泓静的建议得到村委班子的认可,并在9月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此外,朱泓静还将横跨内安 外安 塘峨等庄的300亩旱地改为水田,修建了沟渠,方便灌溉。

  “一图在手,胸怀全局,村子的优势劣势,一眼就能了解,心中有数。”朱泓静说。

  因地制宜 攻坚克难拔穷根

  “我们将在村里发展紫米种植 小龙虾养殖,使这些脱贫产业成为村里新的致富引擎。”对新联村今后的发展,朱泓静早已有了打算。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要害,我们必须要把产业发展起来才干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了发展产业,朱泓静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动员,利用村委里“贫困户变脱贫户 脱贫户变村干”的身边事例,改变贫困户“等 靠 要”思想,理清村子产业发展的脉络。

  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朱泓静算过一笔账,按照紫米目前每公斤6元的价格,每亩地产350—400公斤,一年收两造,村民每亩地可增收4000多元,这要比种植玉米 一般水稻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要好得多。朱泓静说,村里地势低洼的地方,不适宜种植,那就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新联村利用50亩丢荒地来养殖小龙虾,并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

  为了让村民“看得见 摸得着”扶贫实效,朱泓静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挥党员 村干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动员致富带头人 村委会副主任覃武军发展紫米种植产业,示范带头,增强村民信心;
激励计生专干潘济海成立豚狸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养殖;
发动博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黄一晨开发养牛下游产业,“牛粪+稻草”种植双孢菇,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在朱泓静的带领下,新联村正慢慢发生着变化:爱心企业来了,为新联村小学建设午休室,解决了老师和孩子的午休问题;
厨师等职业培训办起来了,村民长了知识,增强了技能……

  “朱书记到我们村以后,村子一天天在变化,有她在,我们有信心。”新联村村支书覃振光说。

  真帮实助 已把他乡当家乡

  “此刻,村民看到我都会亲切地打招呼,还经常与我拉家常,大家就像亲人一般。”朱泓静笑着说。

  这位来自xx市国土资源局的女干部,从宽敞舒适的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 百姓身边,让村民打消了疑虑,坚定了发展信心。

  面对156户639名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梦,朱泓静不敢有丝毫懈怠。拉家常 夜访入户,在一次次沟通交流中,朱泓静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渐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在走访芭墓庄时,朱泓静了解到,塘红乡一个商人从新联村收购了一批玉米种,并与村民达成了口头协议,但余款尚未结清。因为该商人未与村民签订合同,有的村民手上有收条,有的村民手上连收条都没有。据估算,牵涉村民100多户,涉及金额40多万元。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今年4月联系上了这名商人,朱泓静带领村干与村民代表连夜找到该商人并要求他写下承诺书,明确了须还款的事项。

  “村民的血汗钱不能亏,作为第一书记,我就应当为他们排忧解难。”朱泓静说。

  “别小看这朱书记,她可是做群众工作的好手哩。”覃武军说,朱书记不仅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算经济账,动员宣讲也有一套。

  今年8月,朱泓静利用新时代讲习所组织村里开展了一场脱贫攻坚的主题讲习,邀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来给大家分享脱贫致富的心得和经验。

  村支书覃振光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两年,他通过发展养牛产业,靠着自己的敏锐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年已经脱贫。“贫困户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肯改变 肯动手,脱贫就不是梦。”这句话也是覃振光脱贫的动力来源。在新一轮的换届选举中,覃振光当选为新联村支书。

  “贫困户变脱贫户,脱贫户变村干”的正能量在新联村传播,如今,村委班子中有5名村干从贫困户中来。

  利用身边模范,改变村民“等 靠 要”的思想,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朱泓静巧用示范带动 现身说法,为新联村营造了和谐乡风 文明乡风。

  “这些群众就是我的亲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是我的责任!”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朱泓静扎根基层一线的为民服务情怀。

  “朱泓静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沉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抓得住重点,工作有思路,措施有创新,能够团结当地干部和群众,肯干事,干成事,是非常优秀的一位干部,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上林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 县委常委 县深度办主任尹平高度评价这位第一书记。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带着孩子去扶贫——宁明县那练村“第一主任”黄军河

“黄主任真了不起,夫妻两地分居,还带着孩子来扶贫。”“村里的‘双高’基地能建起来,多亏了他。”宁明县寨安乡那练村村民对“第一主任”黄军河赞不绝口。

黄军河是自治区民宗委今年3月下派到寨安乡那练村开展扶贫的“第一主任”,到任后积极动员村民开展特色养殖,顺利进行“双高”基地建设,脱贫攻坚扎实有效。

见到黄军河时,他刚从县里的扶贫工作会议回来。“听说你和爱人都在扶贫一线工作,孩子跟着你。”记者问道。“我妻子在桂平县做扶贫工作,平时工作很忙,孩子还小,只能随我在这边读幼儿园。”黄军河说。

2017年底,经过精准识别后,那练村有15户42人未脱贫。如何让村民尽快脱贫一直萦绕在黄军河心间。那练村地广林多,十分适合发展种养产业,然而村民顾虑多,种养业一直发展不起来。

经过市场调研,他发明养鸡有广阔的市场,于是他积极向村民宣传养鸡的好处和优惠政策,还为村里的养殖户解决销路问题,激发村民的养鸡热情。

“养一只鸡有几十元的利润,市场前景不错。假如贫困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并做好管理工作的话,脱贫致富根本不是问题。”在黄军河的带动下,不少贫困户买了鸡苗。

那练村有不少丢荒地,村民对原先种植的速生桉意见很大,如何变废为宝?黄军河与扶贫工作队员 村干商议后,决定将这些丢荒地和速生桉林地共110多亩通过承包流转土地的形式进行经营,按“双高”基地建设要求种植甘蔗,预计能实现甘蔗年产量600吨,为村集体经济创收7万元。

不仅如此,黄军河与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向后盾单位申请了12万多元扶贫资金,用于那练村扶贫养殖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带动贫困户养鱼 养鸭 种辣木,大家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黄军河说。

那练村还有较为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革命历史文物 口传史料等。“下一步,我们打算搜集和保护那练村的红色资源,特殊是革命文物 革命文献资料 口传历史资料等,在那练屯革命旧址上修建一座那练革命历史纪念馆,修复部分堡楼等革命历史遗迹。”黄军河说,这既是对历史的纪念和尊重,也是发展那练村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的好办法。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当好群众满足的第一书记

入秋,记者走进平果县太平镇茶密村,只见一片片苍翠欲滴的桑园,水泥路通达村屯……

“这得感谢黄书记,他来后,我们村变化很大。”8月15日,茶密村主任说。

茶密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区贫困村,全村875户3199人,人均耕地面积0.46亩,且全是无水源的石窝地。群众以种植玉米为主,再无其他有效益产业,至2016年仍有贫困户117户417人。

村民口中的“黄书记”叫黄铮,是xx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勤管理处保卫科副科长,2015年10月起担任该村第一书记。

原先,由于土地贫瘠,群众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合适?新官上任,黄铮带领村干部 贫困户代表外出参观黑猪养殖 桑蚕种养 林下养鸡等。最终,村里确定发展种桑养蚕 林下养鸡 养猪等产业。

2016年,该村发展种桑养蚕400多亩,仅此项收入就达150多万元。“示范成功,群众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活。”黄铮说,一年之后,村里桑园面积达到800亩,收入800多万元,参与的70多户贫困户户均收入1.5万元。目前,全村种桑面积超过1000亩。

“桑养蚕收入有5万元,孩子上大学,生活费不用愁了。”茶上屯贫困户梁龙官说,他家种桑10亩,今年儿子考上了吉林大学。

除了种桑养蚕之外,全村的养殖产业也初具规模:截至7月底,全村参与养殖群众256户。其中养猪95户,存栏3500多头,年出栏3000头;
养牛135户,存栏268头,年出栏100头;
养羊26户,存栏600头,年出栏400头;
养鸡5户,存栏4.5万羽,年出栏10万羽。

产业发展之后,村民的精气神也悄然变化。

“此刻,外面的姑娘不嫌弃我们了。”说这话的,是龙洋屯82岁的余雨吉。

余雨吉有个儿子叫余显业,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之前住在两间破旧不堪的房子里,四面通风,年近40岁还未婚,全家人十分着急。

作为余显业的帮扶人,黄铮多次上门和他谈心,激励他发展“养猪+种桑养蚕”产业,帮他申请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办养猪场。2017年,余显业养的50头大肥猪出栏,加上种桑养蚕10亩,年纯收入8万多元。此外,余显业还获得一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去年10月,他还买了一部面包车。

两年时间,余显业由一个穷光蛋变成有房有车有产业的人,整个人都变得自信起来。今年春节,外地一位姑娘看上了余显业,和他喜结良缘。

驻村两年多来,黄铮不遗余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绩显著。2016-2017年,黄铮持续两年被xx 平果两级党委政府授予“群众满足的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扶贫路上“孺子牛”

——江州区那隆镇合卢村第一书记何海毅小记

 

以前,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此刻道路硬化到村屯,打电话再也不用跑到山顶找信号。xx市江州区那隆镇合卢村的变化离不开该区住建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何海毅。

合卢村是那隆镇边远山区村之一,全村共有228户7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77人,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割松脂 外出务工等。

2016年3月,何海毅就任第一书记。合卢村的基础设施比他想像中的还要差:因为通信信号不好,老人出门要把收音机挂脖子上,为了保命,怕摔在上山,便于家人查找;
打电话要到山顶上搜索才有信号。交通情况也不乐观,从村委到最远的念带屯,要走3个半小时;
很多小路凿山而建,雨天存在塌方凶险,很多弯道需要倒车两三次才干通过。

为了入户了解情况,何海毅曾两次因为弯道太陡和塌方差点送命。

何海毅用两个月时间,逐屯逐户走访,掌握各屯的基础条件和各户的基本情况后,组织村委和屯干召开项目库钻研会,并按轻重缓急排序,跑部门 争取后援单位和各方资助,同时通过短信 电话 微信和QQ汇报,逐个落实项目。

在何海毅的努力下,去年12月23日,该村通讯基站落地使用,结束了5个山区自然屯没有信号的历史,完成8个自然屯累计18公里的通屯硬化路面建设,建成5座屯级垃圾焚烧炉和2个篮球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要脱贫致富需要产业的支撑。何海毅提出“党建引领促发展,整合资源做产业”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他从抓基层党建入手,规范化开展“两学一做”“固定党日+”“三会一课”和农村党员积分管理自评互评活动等党组织政治生活,凝结党员力量,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他找到村里党员致富带头户陈丙洪,动员他成立合作社党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基地的田间地头,吸纳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减轻合作社资金负担,使贫困户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今,合作社吸纳了17户贫困户发展田螺 泥鳅 牛大力 洗手果和桂七芒果等适合山区特色的连片立体化种养项目。

去年合作社给村委分红两万元,今年的那隆兄弟节当天,合作社卖出田螺300多公斤。如今,“合卢田螺”基地辐射带动该镇那练村等周边村屯。

何海毅一心扎根扶贫工作,家务全落在当教师的爱人身上,但是她毫无怨言:“你在村里放心干,家里有我。”何海毅和女儿在一起时,碰见熟悉的小朋友她就说:“我也是有爸爸的,他是第一书记,在农村上班。”

今年3月,何海毅驻村工作期满,但考虑到合卢村被列入2018年整村脱贫出列及自己当初的承诺,他主动申请连任该村第一书记,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甘为“孺子牛”的何海毅获江州区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标兵”等多项荣誉。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xx市永福县:风雨洪水中淬炼党员尖兵

  谢谢你,不仅帮我们搞卫生,还带领我们种植灵芝,下半年的收入有盼头了……”这是xx市永福县龙江乡兴隆村贫困户黄忠平给驻村工作队员田晓岗发来的短信。

  连日来的强降雨,导致贫困户黄忠平种植的1.5亩砂糖橘受灾。为帮助更多像黄忠平一样的贫困户挽回经济损失,该村驻村工作队带动贫困户发展灵芝产业。贫困户参与种植灵芝,每日可获得工资收入150元。

  连日来,永福县持续强降雨,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该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抗洪救灾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在一线彰显了顶梁柱 主心骨 带头人作用。

  暴雨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责任。该县建立“四联四线+全天候”工作机制。以“四个联系”(县委常委联系乡镇 乡镇领导联系村屯 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联系网格片区 党员联系农户)和“四个一线”(党员干部驻守一线 群众呼声倾听一线 防汛物资运输一线 重建家园奋战一线)为主要举措,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到各地质灾害隐患点 重点厂矿 地势低洼点等摸排走访,确保安全防范万无一失。目前,已组建党员突击队 党群互助组217个,疏散救援178人,运送生活物资18批(次)。

  永福镇坪岭村组织24名党员 3名入党积极分子,联合村“两委”干部下村排查险情 转移危房险户,持续奋战3天。

  苏桥镇盘洞村驻村工作队员赵连松冒着大雨和塌方凶险回到抗洪一线。因暴雨突击,进村主道被崩塌的墙体堵住,赵连松和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去清理,手上被划出血痕也毫不在意。在查看高峰水库险情时,发明泄洪口被杂物堵塞,赵连松二话不说找来竹竿,冒着凶险清淤,确保水库顺利排洪。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赵连松又和村干部一道,跋山涉水进山修理自来水管……

  该县建立24小时全天候党员战斗值班制度,依托县级“党建千里眼”智慧党建系统,同步即时连线全县99个行政村(社区),做好各项防汛救灾工作。

  为了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该县组织组工干部 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灾后安置点 重建工地,服务受灾群众,普及救灾减灾知识。目前,已累计清除淤泥38吨 帮助群众修缮破损房屋200多间,3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实现恢复生产,解决各类难题300多件。

  该县纪委监委党支部深入龙江乡开展“党徽闪光在一线·重建家园看干部”活动,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到灾后重建一线。

  堡里镇九槽村 河东村受灾严重,交通几乎瘫痪。该镇成立两支党员运粮先锋队,运送粮食500多袋,保障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