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教”与“学”|重新定位

“‘以学定教’的‘学’是教师的学、学生的学,而不只是学生的学。‘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结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荆志强在《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中如是说。该书研究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于教师而言有很大的益处。
  近年来,我校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试图通过重新定位“教”与“学”,转变教师重“教”轻“学”的传统思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实践中,我虽然认识到教师应扮演指导者、点拨者的角色,也知道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但事实上我并没有做到,因为仍有许多问题让我困惑。《幸福地做老师》消除了我心中的种种疑惑,坚定了我实践生本教育的信心。
  《幸福地做老师》一书详细阐述了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提出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应该是“学习提纲”,而不是“教学提纲”,更不是“学习方案”,要通过“学习提纲”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想从根本上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是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学习提纲应该侧重启发性问题、学习方法的设计,让学生真正进入“学”的状态,减少教师“教”的次数,变“教”为“导”。
  过去,我常常忽略这些问题,只是生搬硬套生本教育的某些理念,致使我的教学并不是很成功。《幸福地做老師》一书通过详细的概念阐释和生动的案例展示,让我对生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关系都有了新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幸福源于“教学相长”。“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陪伴者,引导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这才是教师的幸福所在。
  虽然《幸福地做老师》针对的是生本教育,但如何定位“教”与“学”关系的问题,又岂止生本教育才会存在?长久以来,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探究,成果丰硕。作为其中的“一员”,我认为《幸福地做老师》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