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文化【关于重庆火锅文化】

重庆火锅是非常出名的,那你知道关于它的文化来源吗,请欣赏下文
  重庆火锅文化
  美味的重庆火锅不仅与山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社会文化关系紧密。
  昔日的船工在劳作一天后,就着火锅喝二两烧酒,疲惫便会随着热腾腾的水汽溜走;三五街坊围炉而坐,谈古论今,煞是热闹。
  重庆火锅与文人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郭沫若、老舍、茅盾、梁实秋、翦伯赞、梁漱溟等大学者与文豪都曾在火锅旁流连忘返。
  俗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在炎炎夏日中火锅生意依然兴隆不衰,特别是“夜火锅”店更是火爆。
  “夜火锅”的食客非常丰富:有谈情说爱的小青年,有傍晚出来散步的休闲者,……众人围坐在煤气炉旁,有的大声说笑,有的沉默不语,其乐融融,其韵悠悠。
  由于重庆气温太高,未吃火锅前已是汗流浃背。
  因此,男士吃火锅常常“赤膊上阵”。
  外地人总以为不雅,而重庆人则不以为然。
  客观上讲,进食时衣服湿透很不舒服。
  重庆人宁愿舍弃绅士风度而求得洒脱爽快。
  从审美文化渊源上看,重庆火锅起源于船工纤夫的饮食方式,重庆人对露胸裸背习以为常,或许还带着欣赏的眼光面对充满力度之美的肌肉呢!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看,所谓社会禁忌是一定社会生活圈子的人所约定俗成的规则,具有内趋性。
  这或许正是重庆人依然我行我素的深层原因所在。
  笔者认为,这种饮食方式对重庆人的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初到重庆的外地人,看见重庆人挥汗如雨、划拳行令,一派豪气,立即就有了对巴人的感性认识。
  文化正是在这种行为中逐渐积淀下来的。
  重庆人的豪爽、耿直性格在这种生活方式的濡染下形成了。
  今天,美味的重庆火锅不仅在饮食文化中一枝独秀,而且强化了企业文化中的社会价值内涵。
  如“苏大姐老火锅”--一个从三千元资金、四张方桌、十六条板凳发展到拥有上亿元资产,遍迹全国29个省市,拥有全国300多家连锁加盟店,在职员工12000余人,集餐饮、培训、策划、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饮食文化公司。
  2000年11月,“苏大姐”获得重庆市著名商标认证,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目前公司年营业额超过3.8亿元,2003年向国家缴纳税金2100多万元。
  “苏大姐老火锅”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名火锅”、“中华餐饮名店”、“中国十佳火锅店”、“全国绿色餐饮企业”、“重庆十大名火锅”,获第四届中国美食节金鼎奖。
  2004年4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再就业示范基地”。
  ⑦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为其题写的“自强不息、乐于助人”八个字揭示了其深刻的企业文化。
  说重庆火锅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紧密还远不止以上这些。
  如今生活好了,人们更关注自已的健康了。
  重庆人的脑子转得就是快!什么“滋补火锅”、“保健火锅”、“药火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精明的店主时刻不忘企业文化理念。
  位于重庆市中区的一家占地不足30平米的火锅店,店正中却挂着一幅醒目的对联:
  药火锅山城绝唱,
  九珍鸭渝州新汤。
  中国药膳历史悠久,古代素有“医圣”、“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曾说:“凡欲治疗,必先食疗”,“衣食同源”早已是一切药膳的金科玉律。
  当然,怎样处理药膳之药的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家药火锅店的老板是两位药师、医师,他们由于是行家里手,将医药与火锅嫁接自然技高一筹。
  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剧组来渝演出,吃了药火锅赞不绝口,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来渝故地重游,吃了药火锅挥毫题词。
  ⑧人们更难想小小的火锅把祖国优秀的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重庆火锅在人们追求时尚的今天算不得新奇的事物,但她就像唐代仕女的雍容华贵曾让人们痴迷,重庆火锅蕴含的文化因子同样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众所周知,日本是爱好茶道的国度。
  日本人把品茶的过程看作是调节心理、感悟人生哲理的一种流程。
  在我看来,淡而幽远的茶香喻示着人生的平平淡淡才是美;舒缓的添水、倒茶的动作象征着获得人生成功的理性与秩序化。
  余德庄先生在采访时曾遇到一个30多人的日本旅游团在重庆火锅店订餐,每6人一桌,每人350元(不含酒水),每一桌不包括小吃和水果,下锅的萦素菜肴达40余种。
  ⑨排除这些日本人对这些美味菜肴的强烈食欲不论,他们对进食口锅的程式一定是向往之至!谁都知道日本料理非常有名,具有特定的程式。
  他们进食生鱼片恰与火锅油浪翻滚中烫熟食物而食形成鲜明对照。
  大凡人们对不同的东西感兴趣。
  从重庆火锅可以看出山城人的性格特征,他们绝不属于不温不火的一类人,而是棱角分明、耿直率真的人;他们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就像他们吃火锅一样,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来者不拒;他们具有极强的韧性,就像“江姐”一样,百折不挠。
  可以说,重庆火锅折射着重庆人的文化之光。
  换句话说,一地的饮食文化不仅仅反映着该地的饮食特征,我们还能从中窥见更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