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廉洁教育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三篇

青年廉洁教育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三篇

  清廉之行,强国之道。成大事之人,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为百姓安居,为国家昌盛,为社会和谐。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年廉洁教育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青年廉洁教育心得体会经典优秀范文

  青年廉洁教育心得体会一

  初夏的暖风轻盈悄然而致,阳光照射着每一寸方土,温暖了大地直至万物之根。涉足小桥流水间,踏入一方净土,从静谧的大自然中感悟别样的深意。

  最爱池中之莲,一直以来都爱赏莲花水墨,真心感叹画师笔下栩栩如生的作品,笔锋力道恰到好处,整幅画像是渲染开来一般,深浅得当,笔韵柔美,充分展现了池中之莲的朦胧意境。说到莲花,人们似乎常常会联想到荷塘的迷蒙之美,总感觉透着雾气看莲花,有种虚无缥缈之感。尽管意境如此,但莲花的美却实实在在,不被周边环境所感染,也不被天气所变更。一旦开放便一直那么豪放地洒脱地开在那里,清清白白,落落大方。

  古代大多文人或者清官都偏爱莲花之美,爱其之深尤爱其品性之美。古文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乃廉洁之象征,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莲,立于池水之间,不显媚态,不为风之摇摆。赏莲如同赏心,一颗高贵廉洁之心。

  万物之廉洁人心之廉洁正如净水清透,明澈见底。《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道:“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污涂,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晏子巧言以水之品性比喻为政之德,认为只有像水那样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涤除尘垢,使政治永保清明公正。

  水清则莲更清,水污浊而莲不随其所动。人身处社会之间,必身临各种现象与是非,心清则为人耿直,原则为首,不为任何变故所倾。应具莲之品性实在为人,观民生,思其所想,追溯其根源,看清事由之本。待人待物均应坦诚相待,不披虚假外衣,华而不实只能暂时蒙蔽他人双眼,内在之本会在言行之中予以展露。做人做事的起源不因有某种私心而逐步恶化为具有目的性,为人应当恰如其分,尊崇低调处事的作风。

  静观池中之莲,带着赏花的心情,仿佛阅读人生真谛。莲花的茎杆直挺着高居于水面之上,昂首挺胸尽情绽放它独有的淡雅之美,没有艳丽出众的外表,没有浓郁扑鼻的芬芳,在硕大的莲叶的陪衬下显得很高贵很有一种气场。有一种别样的味道不需要多加修饰,有一种可贵的精神不需要给予颂扬,就在眼前,用心品味,用心体会,用心感悟。

  人生苦于受世俗干扰而不得自己,难辨是非,误入歧途。人心之明清才是关键,明事理,懂为人之道,以德为先,守本分,与人真诚友善,不做唯利是图之小人,自觉阻隔不良风气。清明廉洁方可净化社会之根本,培养高风亮节之社会风气。

  无论何种群体都应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势必会带来好与坏双方面的影响,当下不应盲目全盘吸收或任凭某些不良作风滋生蔓延。自然之水即便暂时污浊,却也会历经长时间的自行净化而逐步分解终归明净,人心亦是如此。保持原有的正确作风,摒除错误的外来影响,人心便是一朵清廉之莲,绝无动摇地挺立在万千变幻的社会中央。

  青年廉洁教育心得体会二

  中国央央五千年文化,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精美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各具特点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的精神精华。

  想到中国文化,不得不提到“清廉”。北宋名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耳熟能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相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公仪休拒鱼,更是为我们留下了“清廉”,里面讲述,公仪休虽然好鱼,但不贪鱼,时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清廉”看似一个简单的词,却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

  五千年文明史,向我们展现了许多传统文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却能明显感到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有人继承,再谈发扬。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最早出现的传统文化之一,王羲之的书法那写的才叫厉害,后人用入木三分来夸赞他高超的书法技术,然而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先由软笔转为硬笔,又有硬笔进入一个无笔无指的键盘时代,很少有人书写软笔了,书法被人们忘掉的原因是什么?是书法过时了吗?不,是中国人在传承方面做的不够,本该引人为傲的书法,却在一代又一代轻视下而被人们淡忘。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人重视,无人继承,这是何等悲哀?

  国家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民族灿烂的文传统文化如星空璀璨,博大精神,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反观当下,年轻一代对京剧、国画、书法、皮影戏、剪纸等民族瑰宝知之甚少,却对欧美大片,日本动画,韩剧等外来文化趋之若鹜。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合家团圆的中秋节,龙舟竞赛的端午节,共插茱萸的重阳节,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只知情人节,不知七夕节?又是从何起,本该过重阳节的我们,却只知圣诞白胡子的老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依然是中国人意识的薄弱,这样该怎么把这些节日传统下去?

  但是现在,不少教师已经开始注重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诵读经典,了解古人的语言,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为更让青少年了解古人创作的古诗句,我校特意发给学生“新小悦听”,里面包含了成语、古诗等,让学生每天听一篇。曰积月累,也就形成了“校园中的传承”。

  国之魂者,立国之本。

  青年廉洁教育心得体会三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从古至今,“清廉”一直被看作官场一大准则。但真正两袖清风的官员,实乃义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世人皆敬仰的至圣也持此观点。正如不食嗟来之食一般,真正值得被称誉的官员,也应做到不收不义之财。

  实有如此的君子,在历史上不占少数。

  诵出《爱莲说》的周敦颐性情朴实,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他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正因如此,他虽在各地做官,却因过于正直而不受重视,俸禄甚微。他毫无怨言。也由于此,他清贫一生。但他在逝后为老百姓所敬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直至今日仍被人称颂。

  却观近代,执政清廉者,同样为人树起佳话。

  方志敏,被捕时被敌人搜遍全身只有一支钢笔,用于工作;于成龙,后人整理其遗物时,只有一套袍子和豆豉的罐子的竹箱子。

  但也不乏失其本心者——宰相合肥天下疫,司农常熟百姓荒。如此之为,直惹人寒心。

  种种之径,体现了一个人基本的道德准则。若官腐,何谈民安?若官贪,何谈国泰?正所谓公生明,廉生威。矢保清明,廉洁,是为者,永存之法则也。

  眺望当下,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繁荣起来,昌盛起来。廉洁为民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更应被我们所有人铭记于心。坚持清明执政,坚持廉洁作风,坚持开明领导,假以时日,我们终将行至那伟大梦想之彼岸。

  清廉之行,强国之道。成大事之人,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为百姓安居,为国家昌盛,为社会和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我们坚守清廉,拒绝狐充鼠仓之行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