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河源客家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河源保留了许多客家文化的历史印迹,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
  而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
  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在文化特征上也有所不同。
  客家人遍布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台湾等省份,甚至远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分布广泛,影响深远。
  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
  它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客家先民进入赣南之前,这里的土著居住的多为干栏式居所。
  而土围子,则是明末清初时期,赣粤边境匪盗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家客的大户人家为有效地保住自家性命,保住聚集的财产,不惜耗费巨资苦心经营修筑,其结构形式由粤东客家标准格式--由围拢屋发展变化而成。
  这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庞大建筑,四角建有炮楼,楼内连通,相互呼应,火力交叉如网……围屋还有两种基本模式:实心式和空心式。
  实心式的围屋围内主体建筑采用“厅堂式”,只是将两侧横屋升高,连成全封闭式的方形围屋平面,如关西新围,面积10000多平方米,内有三条三堂式中轴线,门道重垂,廊环巷深,厅前还有禾坪、马廊及花园等设施。
  空心式,如杨村燕翼围,面积2500平方米,围内不设主体建筑,只沿围的四周建房舍,中间除水井外,就是一个大禾坪。
  围龙屋不论是圆是方,在建筑上都有其共同特点: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
  里面的厅堂、天井为中心设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同居一室,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客家人住宅大都进行了改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家独院的形式,不再建造围龙屋了,因而遗存的围龙屋尤显珍贵。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筑,既有中原古朴的遗风又有南部山区的特色,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和高超技艺。
  围龙屋与北京的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
  如今围龙屋已走出封闭的大山,走向辽阔的世界。
  它成了一种历史遗迹,一种奇特的景观。
  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