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湖南考察半条被子讲话精神心得体会5篇

【编辑按】9月16日黄昏,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正是晚饭时分,雨后的青石板路洁净光亮,家家户户飘出饭菜香。…小编为您整理了《习近平湖南考察半条被子讲话精神心得体会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总书记湖南考察半条被子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半条被子”温暖幸福路


  一场清雨过后,天空如洗,空气微凉。

  9月16日黄昏,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正是晚饭时分,雨后的青石板路洁净光亮,家家户户飘出饭菜香。

  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半条被子”的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村民朱小红家中。

  “家里来了贵客,感觉屋子都变亮堂了,心里更加敞亮,生活更有希望。”朱小红的小洋房里,灶台上正“滋滋啦啦”地炒着菜,一家人沉浸在兴奋中。

  “被子很暖和很舒服”

  “总书记进门先看我的房间,问我年龄和身体情况,问被子暖不暖。我回答说‘被子很暖和很舒服’。”82岁的朱中雄是徐解秀的小儿子,住在一楼的东厢房,木床上,床褥被子铺得平平整整。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进朱家大门,首先就来到了老人的房间。

  “总书记看到我驼背,就跟我说,老人家年轻时辛苦了,背都压弯了。总书记真的了解我们老百姓啊!”提到这一幕,朱中雄差一点流泪。年轻时,因为家庭人口多劳力少负担重,朱中雄只能一个人出两份工,挑担子一挑就是两百多斤,腰就是那时候累坏的。

  “我们现在日子好过了,住上了小洋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好幸福。”朱中雄说。

  床边的柜子上,摆放着一张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朱中雄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照片中坐在最中间的母亲徐解秀。回想这一幕,朱中雄说:“总书记当时很高兴,我也好激动。我一直相信,总书记曾讲过我们家的故事,一定会来我们家的。”

  每天,朱中雄都会回到祖居的老屋,扫扫灰尘蛛网,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还要在老屋里祭拜母亲。平时来了游客,他就义务当导游,介绍当年3位女红军住过的房间。

  瑶村人有了幸福新路子

  “总书记就坐在客厅的上席,我们一家人围着他坐,我坐在他右边,我父亲坐在他左边,我老婆、女儿、儿子、侄子都在。总书记像亲人一样跟我们聊天,询问我们的生活状况,鼓励我们。”52岁的朱小红是朱中雄的儿子、徐解秀的孙子。此刻,他仍因激动而满脸通红。

  朱小红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他家厨房,得知他在搞农家乐,非常高兴,还拿起了菜单仔细看,并鼓励他好好经营农家乐。

  客厅的大圆桌上,还摆放着花生、橘子和水晶梨。“都是我自己种的,只可惜现在已经过了柰李成熟的季节。我们这里是柰李之乡,真希望总书记能尝一尝我们的柰李。”朱小红有些遗憾。

  朱小红家的生活曾一度很困窘,住房简陋,父亲背驼干不了体力活,母亲长期卧床治疗,2014年被识别确定为贫困户。

  后来,他和妻子参加了村里组织的蔬菜种植、厨师技能等培训,获得一技之长。2017年住房改建为3层小楼,装修后依托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办起了农家乐、民宿。朱小红自己也在景区做保安,有了稳定收入,去年又新种了柰李、黄桃、水晶梨等水果3亩,2019年家庭总收入近8万元,不仅早就实现了脱贫,而且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整个沙洲村,30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不到3000元提高到去年13800多元,村集体收入提高到每年40多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们家说的话,朱小红印象深刻:“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好生活。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过去缺衣少食的时候,3位女红军给我家留下了温暖被子。现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共产党又给了我们瑶村人幸福路子。”朱小红深有感触地说。

  把“半条被子”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总书记听说我是红色景区的讲解员,特别高兴,鼓励我说‘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并希望我们一家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朱小红的大女儿、徐解秀的曾孙女朱文萍,这天穿上了美丽的瑶族服装,此时脸上淡妆未卸,兴奋仍在。

  朱文萍的工作,是把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讲给游客听。曾经因为家贫,她和大部分村民一样,很早就外出务工,在广东打工多年。2017年底,村里建成了红色景区,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她差点没找到家。村里的巨大变化,让她看到了发展前景,于是留在父亲的农家乐帮忙。2018年7月,景区招聘讲解员,朱文萍前往报名并被录用。

  如今,沙洲红色旅游日渐红火,尤其是每年“五一”“十一”假期,每天都有数千人来到村里参观,朱文萍经常讲解得嗓子都哑了。但每次讲起“半条被子”的故事,她都特别自豪。

  朱文萍说:“‘半条被子’是我曾祖母亲历的故事。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好好讲给游客听,将这段红色历史让更多人知晓。”

  晚上9时,一家人稍稍平复心情,终于坐下来吃晚饭。朱小红端杯:“今天高兴,大家都喝一口,为瑶村好日子干杯!”

  杯子碰在一起,笑声溅落一地。


总书记湖南考察半条被子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秋雨阵阵送凉意,殷殷嘱托暖人心。

  9月17日下午,正在长沙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察看装备制造流程,了解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情况。

  考察中,总书记对山河智能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他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

  500多名“山河人”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断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总书记的嘱托,就是山河智能奋力前行的方向。我们必将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华坚定地说。

  “装备制造,立国之本”

  “装备制造,立国之本”,八个醒目的蓝色大字,挂在山河智能办公大楼的外墙上。

  9月18日7时许,长沙经开区凉塘东路,身穿蓝色工装的员工陆续走进山河智能,精神抖擞地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欢笑,不时交流着总书记来考察时的一幕幕场景、一句句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装备制造产品是创新的,是国家需要的!”何清华向记者介绍,总书记走进中挖装配车间,观看了一段简短的企业宣传片,然后沿着216米长的挖掘机智能装配生产线,边走边看,边看边问。

  “我们车间22个工位,55名工人,平均每35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挖掘机事业部中挖装配车间班长龚贤,坐在708工位上向记者讲述,“总书记来到车间时,我正在装配线上安装油箱,他笑着向我们挥手,很亲切。”

  在装配车间外,滑移装载机、起重机、液压挖掘机、轻型运动飞机、全复合材料五座飞机等10多个门类的数十台工程机械、航空装备、特种装备产品,一字排开。何清华回忆道,总书记听说我们成功研发了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产品,很高兴,对山河智能的创新模式很认可。

  1999年,时为中南大学教授的何清华筹措50万元,凭借一个租来的厂房、一些二手设备、一份“先导式创新”理念,带领十几个人,成立了长沙山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何清华说:“我向总书记汇报,山河智能白手起家,如今在长沙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挖掘机配套体系,拥有从0.8 吨到90吨的大中小微全系列挖掘机产品,获得专利技术1000余项,跻身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世界挖掘机企业20强、世界支线飞机租赁前3强。”

  “大到底盘,小到五金件,核心的液压、电控技术等,都能做到完全自主研发”

  “头一次这么近距离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心情特别激动。”17日下午,山河智能挖掘机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范峥嵘站在欢迎队伍的第一排。

  “下班一回到家,我就告诉7岁的女儿,今天习爷爷来到爸爸工作的地方,看了爸爸设计的挖掘机。女儿听了,那是相当自豪。”工作14年的范峥嵘,参与了山河智能不少拳头产品的研发设计。

  21年来,山河智能在先进装备领域“上天入地”,持续创新,成果丰硕:液压静力压桩机技术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挖掘机在欧洲的保有量超过1.5万台,是中国挖掘机在发达国家保有量最大的品牌;率先开发出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轻型飞机、国产首款全复合材料五座飞机;推出国内首台洞内互换式双模盾构机……

  “总书记对大家说,今天天气虽冷,但他心里是热乎的。我们的创新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河智能挖掘机事业部研究总院院长郝鹏告诉记者,听了这些话,自己的心里注入了一股暖流,创新的信念更坚定了。

  中国工程机械的市场,曾一度被国外品牌所占据。新世纪以来,一批湖南工程机械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正如总书记说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在山河智能,大到底盘,小到五金件,核心的液压、电控技术等,都能做到完全自主研发,形成了一个具有韧性的‘内循环’。”郝鹏说。

  应对今年突发疫情,2月6日,山河智能快速有序复工复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保障了原材料供应,灵活应对转战“云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顺势而为、逆势而上。今年1至8月,企业营业收入56.93亿元,同比增长27.24%;其中国内销售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45.39%。

  “我给总书记演示了最新研发的‘无人驾驶’挖掘机”

  “我给习近平总书记演示了最新研发的‘无人驾驶’挖掘机!”山河智能特种装备研究院主管工程师彭桂伏坐在操作室里,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在4G条件下,智能遥控挖掘机的远程操控距离可达3000米;5G条件下,5G基站建到哪里,挖掘机就可开到哪里。”彭桂伏介绍,通过自主研发的可视化、低延时、高精度的遥控操作系统,实现对挖掘机的远程控制,可应用于抢险救灾等危险场景。彭桂伏说,总书记对我们的自主创新产品很感兴趣,今后我们要研制出更多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

  “做装备制造领域世界价值的创造者。”这句话在山河智能的车间里随处可见。何清华说,山河智能将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围绕“一点三线”发展战略,即立足于装备制造领域,工程装备、特种装备、航空装备三线发展,朝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迈进。


总书记湖南考察半条被子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坚持守正创新 弄潮文化产业

  9月17日下午,浏阳河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V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晚,记者到达现场时,虽是细雨纷飞,热情却未散去。“习近平总书记说,谋划‘十四五’规划,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总书记还表扬湖南文创很有特色,听得大家热血沸腾。”接受采访的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刚等都难掩激动。

  用“马栏山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许多年前,马栏山以出产玫瑰花闻名。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因坐落于此的湖南广电而声名鹊起。20余年深耕厚植、创新求变,成就了振翅高飞的“金鹰”,书写了“广电湘军”的传奇。

  站在新的时代“风口”,依托于“广电湘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2017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发展从此步入快车道。如今,汇聚了4家主板上市公司、云集了3000多家各类文创企业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数字视频创意为龙头,成了互联网企业青睐的宝地。

  “浏阳河畔这么好的一块地方,我们不搞房地产,就做文化产业。我当时就是这样跟总书记汇报的。总书记特别提到,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陈刚说。

  从昔日长沙最大的城中村,蜕变成今朝的视频文创产业园,“马栏山速度”令人惊叹。省委、省政府提出“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愿景,目的就是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数字视频为特色、以“文化+”“互联网+”为手段,把马栏山打造成领先全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媒体融合新地标。今年7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按照规划,园区预计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年产值达千亿元。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邹犇淼信心满满。他说,园区将继续推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用“马栏山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导向,比任何利益都重要”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固本守魂,关系民族的前途和未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干部职工说,总书记考察文创产品展示时,十分关注与“导向”有关的问题。

  比如,利用4k修复技术,让经典老片恢复生机、重现院线,把更多的红色经典、红色故事传承下去;再如,发展5G智慧电台技术,未来将其运用于县级融媒体,把党的声音更好地传递到田间地头,服务好老百姓。

  “导向,比任何利益都重要。”银河酷娱创始人兼CEO李炜说。

  总书记走进银河酷娱时,编导李思瑶正身着明制汉服,演绎传统礼仪。“年轻人穿汉服,不是一时兴起。”李思瑶打算利用短视频技术,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

  采访时,李炜领着记者重走总书记考察时的路线,边走边说:“这些年来,传媒行业、内容行业、文创行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书记对我们这样的内容创业者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们必须大力结合新技术来讲好中国故事。”

  依托现有资源,尤其是利用湖南广电已有的优势,只是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李炜透露,未来会在长沙建立阿里大文娱马栏山内容生产基地,并成立专业综艺团队,生产更多优质内容产品。

  目前,省政府、长沙市政府围绕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发展系列政策已经落地,企业入园后,将从入驻奖补、“入规”奖励、融资补贴、资金运作支持、研发投入支持等方面,享受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总书记说,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邹犇淼说,具体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要想实现“中国V谷”的发展目标,必须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从全国吸引优质资源,从而带动发展。同时,加强两新党组织建设,企业建在哪里,党支部就建在哪里,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向美好出发”直播场地内,湘味十足的扶贫农产品吸人眼球。

  “一口隆平大米,一口湘西腊肉,筷子一拿,三碗不够。”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变身“带货主播”热情推介。

  十八洞村的猕猴桃,直播销量已经超过10万单。汪涵记得,总书记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关心。

  一路随行的李炜细心地观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格外重视人才培养问题。在聚星超媒,负责人徐硕专门就此问题向总书记汇报说,他们开设了电商运营、主播培训等内容,已经有2000余名大学生在此学习,掌握了短视频相关技能后顺利就业。徐硕还请总书记放心:“在培训学员的过程中,我们加入了《广告法》和《电子商务法》等课程,确保技能人才遵守法律法规。”

  “最好看的视频内容、最先进的视频技术、最优秀的视频人才,都汇聚于此、诞生于此。”李炜说,5G时代新媒体巨变,大家都期待马栏山“一马当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总书记湖南考察半条被子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共产党人和老百姓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永远不能变”

  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当地党员干部深受激励鼓舞——

  “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今天我专门来这里看望乡亲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9月16日下午,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民俗广场。在重温“半条被子”温暖故事后,习近平总书记这番朴实而深情的讲话,令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沙洲村的水果种植大户、党员朱向勇感慨地说:“对我们普通党员来说,这就是一堂关于初心使命的最生动的党性教育课。”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湖南考察的首站。

  “怕万一没讲好,辜负了这段温暖的历史”

  早在2016年10月21日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情讲述过“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个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里,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4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洲村,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

  担任讲解员的是湖南党史陈列馆副馆长陈艳,这也是她第二次为习近平总书记做讲解员。“第一次是2011年,习近平同志参观宁乡刘少奇纪念馆,也是由我负责讲解。”陈艳回忆道。尽管“半条被子”的故事已讲述过上百次,但她还是有些紧张:“怕万一没讲好,辜负了这段温暖的历史。”

  “可一看到总书记温和的笑容,我心里就踏实了。”陈艳告诉记者,她陪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认真解读每一件实物、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场景背后波澜壮阔的历史。

  红色汝城,滁水河畔,遍地英雄下夕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红军与汝城老百姓谱写了一曲鱼水情深的革命赞歌,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一张借据的承诺、一块牌匾的大爱、天降神兵的出其不意……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看得仔细、听得投入。“当我再次把‘半条被子’故事的背景、经过、发掘始末等详细讲解时,总书记非常关心徐解秀老人后人的情况,并询问3位女红军后来的下落。”陈艳说。

  在“半条被子”展示区一处展柜前,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出路在共产党主张的苏维埃红军,我们一定会胜利。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实际行动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沙洲村一时间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打卡”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2017年10月,当地建起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以及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题的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3年来,景区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群众210多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并叮嘱当地党员干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让大家既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我倍感自豪,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陈艳说,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深入挖掘、讲述和宣传好更多像“半条被子”一样的优秀红色故事,向更多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汝城县沙洲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所所长李强生说,我们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更好地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让更多的人走进展馆,感受这段历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们村,就是为了告诫我们,不要忘记‘半条被子’里蕴藏着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民俗广场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向群说:“不管是过去生死攸关的战争年代,还是现在携手前行的小康征程,共产党人和老百姓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永远不能变。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红色故事讲好,把致富路子走稳,用实际行动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总书记湖南考察半条被子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扎根基层,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沙洲瑶族村基层干部和服务人员——

  扎根基层,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9月17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村卫生室医生朱连梅为村民听诊。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摄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王为薇 廖慧文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秉均

  后龙山麓,滁水河畔,雨后的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上空划过两道彩虹,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下的村服务中心沸腾了。

  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考察了村服务中心和卫生室,了解基层公共服务工作和基本医疗保障情况。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倍感欣喜,激动万分。他们说:“总书记的到来,令我们精神振奋,坚定了我们扎根基层、多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

  “要以老百姓的满意度来检验工作实效”

  洁净明亮的村服务中心内,“党员先锋岗”立牌和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娟娟工牌并排摆放在服务台上。

  “总书记您好!我叫陈娟娟,是一名基层选调生。”习近平总书记到来,陈娟娟满脸兴奋。她回忆说,一见面,习近平总书记便微笑着询问她的年龄、选调年份、是否为定向选调等问题。“得知我来自江西省鹰潭市,并且是中山大学法学硕士,总书记对在场的同志说,乡村振兴要引入人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村服务中心,设有应急事务、农业事务、社会事务、党务服务等4个办事窗口。今年以来,该中心已为群众办理农业、社会等事项107件。

  陈娟娟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村服务中心实行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做到一件事一次办。村里有权限的,能现场办就及时办;村里没有权限的,就利用网上服务平台受理代办。针对腿脚不便的特殊人群还实施上门代办,尽量让老百姓少跑腿。

  “平时村民都来办哪些事项”“大家都满意吗”“这样的便民服务中心推广得怎么样”……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问题。陈娟娟说:“我向总书记介绍,一般比较多的是开具证明、代缴医保或社保,村民们普遍感觉现在办事方便快捷。总书记说,这才是为老百姓办实事。”

  目前,汝城全县217个村均已建成了这样的村服务中心,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习近平总书记还询问了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情况。

  “我特别向总书记介绍,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村里推行了工作人员夜间及周末轮值制度。总书记指出,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在陈娟娟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要求,给基层工作人员服务群众提供了更准确的方向。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以老百姓的满意度来检验工作实效。

  “根在哪里我就奋斗在哪里”

  从村服务中心后门穿过一条走廊,眼前的卫生室一尘不染。“第三季度:高血压22人,孕妇6人……”登记板上,村民的健康数据一目了然。另一边,是一张村民医疗费用报销情况公示表。

  “总书记进来时,村医朱连梅正在给我测血压。”说起当时的情境,63岁的村民张美英难掩激动。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询问了她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总书记看到我血压很高,再三叮嘱我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张美英说。

  “总书记还仔细询问了我家收入情况。”张美英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她和老伴搞水果种植,每年这块收入逾两万元。农忙之余,她参加了村里的腰鼓队和广场舞队,还当上了队长。村医经常上门测量血压,国家还给高血压病人每年补助360元,医保报销比例不断提高。

  “总书记好温和,临走时还跟我招招手。”张美英激动地说。

  朱连梅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卫生室承担的预诊、分诊功能,并介绍了卫生室常用的药物种类和设备情况。

  村卫生室始建于2014年。当时,村里没有医生的窘境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建想到了在外务工的朱连梅。“我有高中文化,妈妈以前也是村医,村里送我到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本土化定向培养。2018年,我毕业后回村为村民服务。”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起自己的经历时,朱连梅满怀感恩。

  以前,像沙洲村这样建了卫生室却没有村医的情况,在汝城县并不鲜见。如今,汝城县村医、卫生室“空白村”已全面消除。“老百姓有个小病小痛,再也不用跑到乡卫生院去了。”朱连梅说。

  回村2年了,待遇如何?朱连梅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获得感十分关心,仔细询问了她的收入情况,“听说我一年收入有5万多元,他连连说‘好’。”

  “总书记参观了留观室、公卫室后说,你做得很好,还要继续做得更好。我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朱连梅透露,她并不满足于大专文凭。已经拿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她,正在准备医师资格考试,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增强治病救人的能力,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我是土生土长的沙洲村人,根在哪里我就奋斗在哪里。”回想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朱连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