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拼音【夏天的一场雨】

啊,夏天的雨,想说不爱你也不容易!你给大地带来了甘露,你给植物带来了生机,你给城市带来了清凉,你给人们带来了舒爽……欢迎继续阅读
  夏天的一场雨【1】
  早上的窗外,格外阴沉。
  地面水汪汪的,树上湿漉漉的。
  仿佛昨天的那场疾风骤雨没有走远,还在半空中待命。
  我以为,只有夏天的雨才算及时雨。
  这不,经它一夜的功夫,那炎热难耐的酷暑,转眼就消失殆尽了。
  凉风吹来,好不宜人。
  我想到了一个地方,到那儿去赏雨定会别有意境。
  过了铁路,便是临江大道。
  翻过大堤就是绿化带江滩公园了。
  公园内,修建着两条笔直平坦的与江平行的大道。
  好似这景区的动脉。
  将大量的风景定格在两条动脉之间。
  第一条是紧挨堤脚的黑色沥青道路,几净宽敞,沿江而行。
  再往开去约一百五十米远处,挨近长江的另一条道路,明亮而悠长,路面铺着菱形的麻面大理石。
  路旁(靠江),间或生长着柳树、樟树。
  此时,树木各自耷垂着,没有动静。
  左旁,那低矮硬轧植物,被修理的平平整整,杵在那里。
  仿佛刚刚经受了狂风暴雨的洗礼,已经精疲力尽、动弹不得了。
  那一地的黄叶来自柳树。
  樟树正值青春期,少有红叶落地。
  却也泼洒了一地的“豌豆米”。
  不时会被踩在脚下,发出啪嚓声,让人有“糟蹋食物”感觉,不忍下脚。
  引桥底下没有留下暴雨的痕迹,几位爹爹婆婆正在探讨舞步。
  引桥边下,一颗樟树的旁枝向右翻转,露出树叶灰白色的背面,仿佛诉说着昨天的遭遇。
  再右边下去是江滩,成片的柳树被江水淹没至腰身。
  浪花拍打着路基,枯枝败叶忽上忽下,漂浮其间。
  抬头望去,乌云滚滚。
  有三只大雁一字型前飞,眨眼它们就消失在云层。
  树下的杂草丛中,有几只灰褐色的小鸟在啄食。
  它们每向前啄一嘴,赶紧往后跳一步,处处谨慎提防。
  偶尔底空飞跃,显出几分笨拙。
  稍不留意,它们就钻进草丛、消失在视线里。
  片刻,我听到了几声“雨咕咕”的叫声,莫非是它们——刚才的笨鸟?
  又下起了小雨。
  天空明亮多了。
  柳树巅上,那细条高枝弯成了弧形。
  一只麻雀迎风冒雨站在弧线上,不停的振动翅膀。
  它反复变换角度振动不止。
  好像说:“下吧下吧,谁怕谁呀”。
  俨然一副“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英雄气慨。
  想必它身上不会留下一丁点的雨水。
  人家多有能耐啊,能不骄傲吗?
  远处,我看见了戴着神秘面纱的合欢花。
  毛茸茸的,有几分羞涩。
  我向来以为,合欢花如同蒲公英一样,最是弱不禁风的了。
  却不知它如何躲过了一劫,傲然挺立,分外妖娆。
  看来,万物自由它生存的秘诀,用不着凡人担心。
  曲径幽幽。
  一边的大叶植被高过人头。
  湿漉漉、颤巍巍的,恍若列队欢迎的人群,站在规定的安全线内,挤挤挨挨,意欲观探。
  倒是另一边的灌木松松散散,高高大大,茂密的枝叶将上空覆盖。
  一层阴云飘过,小径更显阴森,令人胆寒。
  好在荷塘边传来了赏花人的欢声笑语,我立马胆回于身,来到小桥。
  小桥边的凉亭里传来了悠悠琴声,凄清委婉,袅袅绵长。
  啊,夏天的雨,想说不爱你也不容易!你给大地带来了甘露,你给植物带来了生机,你给城市带来了清凉,你给人们带来了舒爽……
  游花海【2】
  对紫色有着莫名的喜爱,不管是深紫还是浅紫都很入我这个近视眼。
  随着年龄的增加,喜欢的颜色固然不变,但是再也不像年幼时候那样痴迷到穿一身紫跑到二百多公里外游玩了。
  既便如此,对紫色根深蒂固的喜爱还是存在于骨子里的,所以看到有人在群里发紫色花的图片,就很是注意了,又特意上网去查了一下花名:“柳叶马鞭草”,这样缺乏诗意的名字让我内心有点小忧伤,但执念于紫色,我还是自动抹煞了名字的不优美,于是我决定寻找那一片紫色魅惑。
  第二天,我既早早起床,踏上了寻找紫色花之路,由于是在修建之时,路上有几个女工在打扫,空气中荡起团团白色的灰土,往前走尚有很长一段路没有打扫到,路上散落的小石子让单车有点颠簸,心疼爱车的我努力寻找石子少的地方骑行,因而也就感觉不到路程的远近了,渐渐地右前方出现了零散的天人菊,天人菊和公路之间是整块的草坪,说是“整块”的草坪是毫不夸张的:草坪快之间的缝隙异样清晰。
  地坪草看上去毫无生机,不远处一位工人在用水管对着草坪浇灌,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地坪草就能在这里安家落户,青青小草一定会给这一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带来生机!
  天人菊逐渐以“面积”的方式呈现,期间散落着白色或红色的石竹,继而空气中有着淡淡的植物的青青味道,清新而洁净,使得心情甚是愉悦,就算路途的颠簸也像是在随着音乐摇摆呢。
  在这个时候倒是希望路程漫长点,在再漫长点,以便更充分地品味那紫色花会给我怎样的惊喜。
  突然一股花香钻进了鼻孔,浓烈强势地敲打着嗅觉系统,好像是在提醒着什么,果然如此,远方出现了一片淡紫,那抹淡紫像雾却比雾更加轻灵,像薄纱又有着薄纱没有的凝重,非要找个物事来形容的话,那么云彩也许比得一二分吧,只是这紫色的云彩忒顽皮了,不知何因落在了地面,却留恋了这一片土地而不肯离开。
  再往前香味反而没了,一片紫色充盈了眼睛所能看到的全部,那紫色那么淡雅,那花株那么傲挺,好像单独一株也能屹立不到,但株植之间又互相攀连,又像扯起一株就能掀起整片花丛。
  近一人高的株植上只在主干的下半部分能看到寥寥数片叶子,叶形细长状若柳叶,大约这就是”柳叶马鞭草”名字的由来吧!正方形的花茎上顶着一簇小筒状的花,在淡淡阳光下娇艳欲滴,这朵娇艳在晨风中轻轻舞动,惊动了停驻的蝴蝶,即刻煽动翅膀飞离了。
  勤劳的小蜜蜂钻进了花心,毛茸茸的腿儿一会就弹出了一个小小的花粉球,后又振动翅膀赶下一朵花去了。
  走在被群花包围的小路上,内心充满了惊喜,我贪婪地搜索着每一簇花,希望看到每一簇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又希望能把每一簇花留在心中,留在脑海,留在生活中的每一时每一刻。
  置身在这紫色的云雾中,任凭这紫色冲击着视觉,瞬间忘了今夕是何年,只愿在这花海中徜徉,以花为伴,抛却尘世的烦恼,潇洒人生。
  蓦然一阵笑声传来,惊醒了清晨的宁静,几位年轻人在议论着天人菊,竟说这些“非洲菊”是从非洲移植而来。
  然后再说些什么话就听不明白了。
  一位大哥问起天人菊是什么花,遗憾的是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个有着亮色花朵边沿的花是什么“菊”,凭直觉应该是叫“菊”,但是又不敢冒然乱说,就失去了一个显摆的机会。
  随着观花的人多了起来,宁静的清晨不再,几位同行拍过照片之后又要转换新的游地,而我因为上班就只好和他们分道扬镳了。
  离开这一片花海,凡尘俗世也随着上班时间一起到来,但是这样一片花海却在这尘世烦恼中带来愉悦的一天。
  觅踪浔阳楼【3】
  两次路过九江,都没得机会去睹浔阳楼尊容。
  这回又要南下,非了此宿愿不可。
  之所以说惦记浔阳楼,是因为《水浒传》在童真的记忆里留下了太深的记忆。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第三十九回中的有关词句如今尚能诵的出。
  宋江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色的粉末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尤其是施耐庵对浔阳楼景观的描写引人入胜:“雕檐映日,画栋飞云。
  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
  吹笙品笛,尽都是公子王孙;执盏擎壶,摆列着歌姬舞女。
  消磨醉眼,倚青天万叠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
  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楫。
  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
  ”
  说来也是,为什么一处文化景观就使人魂牵梦绕呢,“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文化这东西不可言状,却陶冶人之清操,度定一脉史实。
  当夜宿“古江州”闹市一连锁酒店,追溯浔阳楼历史,又反侧难寐。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
  始建应在唐德宗贞元年(785—805年)之前,因时任江州刺史韦应物《登寄京师诸季淮子弟》诗中有“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
  屈指已1200余年。
  期间江州司马白居易题咏有诗,宋代文豪苏东坡题书存额,到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时,浔阳楼依然风闻南北。
  直至清康熙年间,仍具规模。
  那么今之浔阳楼仍焕古楼的风采吗?是否揽怀昔日之风水?一串串提问在心中萦绕。
  次晨,我从甘棠湖畔出发探秘,车径浔阳路、柴桑路、滨江路,老远就望见左侧的长江岸边挺立一青甍黛瓦、飞檐翘角、立柱灵窗的三层阁楼。
  走近细观,楼庄重雄伟,朱颜古香,但楼侧停车场倒不大,仅两个篮球场大小面积。
  北依长江堤岸,有五六米高下。
  两辆大巴已捷足先登了。
  驻车就位,购得一人20元门票,进得门来,但见黑底金字一匾额草书“浦湓明珠”,仰头再望三层楼额是赵扑初题“浔阳楼”。
  读景点介绍得知,现楼由九江市人民的政府1987年于原址重建,占地2000平方米。
  主楼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层内四层,九脊层顶,斗拱飞檐,青瓦朱阑,四面回廊,参照舆刊本《水浒传》插图和宋代《清明上河图》建筑风格。
  信步入楼。
  一层大厅东西两壁镶嵌了两幅大型瓷板画,彩绘着“宋公明发配江州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场”栩栩如生画面。
  还陈列着全国旅游景点唯一的一套《水浒》一百单八将人物瓷像。
  感觉时光倒流入汴京。
  二楼辟忠义堂,设宋江当年醉酒题反诗处,置备宋江当年豪饮的“蓝桥风月”酒,但克隆品总觉得少了当年的风韵。
  三层是回廊,陈设一些名家字画。
  四层是茶座,摆了一排排仿古桌椅,如果你愿意消遣,来一杯香茗,听一段书,那也是“官宦雅士”的享受。
  不过我却选好了赏景的视角,举起照相机频频定格,再凝视长江东流的风华,对“古楼”徒增一番爱怜。
  九江、江州、柴桑,尽管古来名称时变,但通衢位置不移。
  陶渊明昔日厌恶官场险恶,或许登楼思乡,决意解甲归田,写就了《桃花源记》;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也许登楼有感,书下千古绝唱《琵笆行》;宋公明生不逢时,把酒临风,直抒胸臆险遭陷害,却成就了华夏名著《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