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四要]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程序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阅读四要,欢迎参考!

  说明文阅读四要
  一、要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如果并无标题,那还得认真阅读文本?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找出说明对象。
  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把握事物的特征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是“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
  2、从分析材料入手。
  二、要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括?――分?具体?”式、“总?概括?――分?具体?――总?概括?”式、“分?具体?――总?概括?”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
  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结构。
  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例如《死海不死》两部分之间有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内在的逻辑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三、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此外还要深入地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方法恰当,可以使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抽象的事理变为具体,复杂的过程变为简单,更易于让读者了解和接受。
  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
  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
  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
  作比较能使原先难说清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鲜明具体。
  四、要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另外要重视具有修辞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全面。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