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河长制工作实践剪影,新闻通讯稿

【编辑按】创新理念 全民意识“创”出来加大投入 水清岸绿“建”出来强化整治 碧水蓝天“治”出来还水于民绿水青山“护”出来…小编为您整理了《xx县河长制工作实践剪影 新闻通讯稿》,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守护一江碧水 建设美丽山乡 ――xx县河长制工作实践剪影

  8月,笔者走在武水河生态休闲风光带上,看见武水河畔,河清岸绿,树叶吐翠,水面波光粼粼,三三两两的白鹭不时从河面掠过,微风拂过,扑面而来的是植物芳香,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创新理念全民意识“创”出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实力、开放、生态、法治、和谐“五个xx”建设,以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强化水管理、弘扬水文化为主要任务,在全县全面推行“河长制”,组织开展“呵护母亲河、落实河长制,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为主题的护河巡河活动。活动设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13个巡河现场,1650余人参加,张贴横幅标语300余条,发放倡议书60000份,出动宣传车30余台,旨在教育引导全县人民群众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水生态修复,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力将主要河道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动脉”及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案例样板河段”,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加大投入水清岸绿“建”出来

  武水是珠江源头之一,也是xx县的“母亲河”。xx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第十二届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五个xx”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了让xx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投入4000余万元,分别实施了武水河、斜江河、腊水河等河道综合治理;投入3.38亿元强力推进武水河治理民生工程,大规模开展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水系绿化、游园造景等系列民生工程,打造出了“一带两路四区八节点”武水河生态休闲风光带,水系旅游开发撬动了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旅游河”的一条绿色纽带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强化整治碧水蓝天“治”出来

  xx之美,美在基础;xx之静,静在宜居。该县将“洁净乡村”工作与河长制紧密结合,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全县配备了830名农村保洁员,新建3座乡镇垃圾转运站、36个垃圾集中收集点、59座垃圾亭,拆除旱厕4035间,新建生态户厕1575座、公厕55座,兑现奖补资金350万元,在改水改厕的基础上,配套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完成了万水洞水库、长河水库饮用水源地辖区范围内和S324线、临桂临连路、武水河等沿线村庄的污水净化排放系统和乱排整治任务。通过大力推广清洁循环生产方式,完成农业专业化统防统治6万亩,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制度,新建10套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对直排入饮用水源地的养殖场进行退养。今年来,依法查处非法采砂3起,砂场整改搬迁1处,责令改正、停止违法行为11起,拆解“僵尸船”3艘。县财政投入200万元河道保洁经费,强力抓好河库保洁工作,共清除河岸垃圾堆35处,制止乱倒建筑渣土、生产废料等11起。

  还水于民绿水青山“护”出来

  共投入2300万元,在重要水源地源头完成了猴子江、长合河、芦家水等三处小流域清洁治理,生态自然修复治理面积24.92平方公里,综合治理面积30.42平方公里,治理水保面积15.4平方公里,沟道清淤2728立方米,新建生态沟8.5公里,在重点水源保护区内建成了30多处氧化塘和1000余亩人工湿地、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90多公里、完成改厕310户、建成沼气池200余口、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200余盏,每年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600吨。大力开展生态植被保护,重点水源地周边种植树木50余万棵,补植补造6000余亩,完成了水土流失治理5000余亩,全县水库每年投放滤食性鱼种200余万尾,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改善了饮用水源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