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帝王夏禹人物介绍]夏朝夏禹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夏朝帝王夏禹人物介绍
  早期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
  母亲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
  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
  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大禹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
  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
  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
  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
  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即位《孟子·万章上》载“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古本竹书纪年》载“禹居阳城”,《世本·居篇》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史记·夏本记》则说“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从有关文献看,夏禹与阳城、平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
  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
  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
  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
  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
  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
  逝世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竹书纪年载为四十五年),皇甫谧认为禹享年一百岁左右。
  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夏禹人物评价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
  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孔子: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间然矣。
  司马迁:尧遭鸿水,黎人阻饥。
  禹勤沟洫,手足胼胝。
  言乘四载,动履四时。
  娶妻有日,过门不私。
  九土既理,玄圭锡兹。